关于举办2024年广东理工学院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总决赛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2024年广东理工学院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总决赛定于2024年11月22日在高要校区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4年11月 22日(星期五)14:30
地点: 高要校区42 幢 101
二、参加人员
1.相关校领导、主办单位教务处和创新创业学院领导,承办单位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领导及相关老师、各学院分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及负责创新创业工作老师、评委专家等相关人员;
2.参赛团队(见附件1)及指导老师;
3.学生代表。
三、决赛形式及流程
(一)决赛形式
每个团队:PPT讲述环节5分钟,专家提问环节3分钟。
(二)决赛流程
1.选手签到:所有参赛团队需于14:00前现场签到,并U盘拷贝PPT材料,请提前调试确保比赛当天能够顺利播放。
2.项目展示:按照抽签顺序,各团队依次进行项目展示。
3.评委评分:评委依据评分标准对各团队表现进行打分。
4.比赛结束:所有团队展示完毕后,公布比赛结果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金奖1、银奖3、铜奖4和优秀奖7。
四、有关注意事项
(一)决赛自行携带材料:打印6份《实践创新项目报告》+ U盘拷贝PPT材料至现场,如有实践创新成果等有关支撑材料请一并打印6份。
(二)在出席项目陈述答辩时,请着正装。
(三)请参赛团队添加以下二维码进入决赛群抽签决定出场次序。
附件:1. 2024年广东理工学院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校决赛团队名单
2. 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实践创新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广东理工学院
2024年11月18日
附件1 2024年广东理工学院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校决赛
团队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属类别 | 类型 |
1 | 触感导航:创意盲人卫生巾护航视障女性健康 |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 | 理论型 |
2 | “心火”线上云课堂 | 教育学类专业 |
3 | 养生之道——杯中醁 |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 |
4 | 拳心传承——AI赋能打造智慧武术新航向 | 教育学类专业 |
5 | “柑庆+”绿链-德庆柑橘绿色产销链 |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 |
6 | 绣“守”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潮绣的传承与创新 | 艺术学类专业 |
7 | 《金”缕“银”绘》 | 艺术学类专业 |
8 | 心灵之画——以绘画之窗助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发展实践探究 | 教育学类专业 |
9 | 绿动阿拉善:ESG视角下的沙漠治理实践与探索 |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 | 应用型 |
10 | 基于双钻模型的老年人远程医疗界面设计研究 | 艺术学类专业 |
11 | 智慧文旅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珠海市为例 |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 |
12 | 电商赋能农业-桂圩村发展现状与问题解决路径探索 | 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 |
13 | 百千万工程以文化辐射带动乡村振兴 | 艺术学类专业 |
14 | 繁花缠梦--非物质文化遗产“缠花“的传承与创新 | 艺术学类专业 |
15 | 《基于“两个结合”视角下包公祠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发展》 | 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 |
附件2 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实践创新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理论型实践创新项目)
评审 维度 | 评审 要点 | 评审内容 |
过程 评价(60%) | 选题意义 (10%) | 1.项目应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恪守伦理规范,培育创新精神。 2.项目应聚焦国家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数字赋能,凸显文科的时代价值。 3.项目应围绕学科专业领域难点痛点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对丰富和发展学科专业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
理论研究 (15%) | 1.项目团队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践创新开展原创性研究、跨学科综合研究,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 2.项目体现团队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娴熟掌握,体现团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探索 (20%) | 1.项目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现实、面向问题,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项目团队应走出校园、走向田野、走向社会,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数据采集、实践应用、社会服务等,获取一线真实数据与资料,挖掘基层鲜活案例,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3.项目应切实注重实践锻炼与创新创造,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切实提升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实战能力。 4.项目应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产学研协同创新等赋能实践创新过程。 |
创造创新 (10%) | 1.项目体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社会现实问题。 2.项目应体现各类创新理念、思路、方法、技术等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3.项目团队应基于科学严谨的创新过程,遵循创新规律,推动形成新理论、新模式、新成果。 |
团队合作(5%) | 1.项目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科学、知识能力互补、职责分工明确。 2.项目团队应协同合作,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
成果 评价(40%) | 学理性(10%) | 项目成果能够体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实践的深入剖析和理论构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创新性。 |
创新性(15%) | 项目成果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概念等有新突破,对原有理论和方法有新补充或新发展。 |
价值性(15%) | 1. 项目成果能够服务“四个面向”,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 项目成果对形成中国方案,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积极贡献。 3.项目成果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源于实践且能够转化为行动指南、政策建议等,指导实践并在一定范围推广。 |
(应用型实践创新项目)
评审 维度 | 评审 要点 | 评审内容 |
过程 评价(60%) | 选题意义(10%) | 1.项目应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恪守伦理规范,培育创新精神。 2.项目应聚焦国家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数字赋能,凸显文科的时代价值。 3.项目应围绕学科专业领域难点痛点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对解决现实复杂问题具有一定帮助。 |
理论研究(15%) | 1.项目团队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践创新开展原创性研究、跨学科综合研究,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 2.项目体现团队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娴熟掌握,体现团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探索(20%) | 1.项目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现实、面向问题,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项目团队应走出校园、走向田野、走向社会,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数据采集、实践应用、社会服务等,获取一线真实数据与资料,挖掘基层鲜活案例,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3.项目应切实注重实践锻炼与创新创造,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切实提升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实战能力。 4.项目应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产学研协同创新等赋能实践创新过程。 |
创造创新(10%) | 1.项目体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社会现实问题。 2.项目应体现各类创新理念、思路、方法、技术等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3.项目团队应基于科学严谨的创新过程,遵循创新规律,推动形成新理论、新模式、新成果。 |
团队合作(5%) | 1.项目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科学、知识能力互补、职责分工明确。 2.项目团队应协同合作,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
成果 评价(40%) | 学理性(5%) | 项目成果能够体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实践的深入剖析和理论构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创新性。 |
创新性(15%) | 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推动形成新方案、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具有积极意义。 |
价值性(20%) | 1.项目成果能够服务“四个面向”,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项目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应用性,能够转化落地实施与实践应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复制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