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首页 > 通知信息 > 正文

关于举办广东理工学院2021年“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2021年03月29日 15:57  

各二级院系、各部门: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快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激发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为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分赛选拔优秀参赛项目,学校决定于2021年3月至6月,举办广东理工学院2021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简称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想创敢闯会创 放飞青春梦想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承办单位:创新创业学院

协办单位:教务处、科技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

(一)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大赛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大赛组委会成员:

主 任:刘香萍

副主任:张宗珊 黎会友 于兆勤

成 员:简国明 王康华 倪元相 李相平 张 冬 彭清林

朱亚伟 周红梅 赵玉娴 各院(系)院长(主任)、书记(副书记)和副院长(副主任)

(二)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大赛的组织、宣传、推广、沟通、协调、推进等日常工作。

办公室成员:

主 任:简国明

副主任:朱亚伟 赵玉娴 彭清林

成 员:王中伟 李协平 任梦凡 詹植肯

、赛程安排

本次大赛采取院系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级赛制。

(一)院系初赛( 5月10)

各二级院系要成立竞赛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安排专人负责大赛工作,拟发通知,动员学生积极参赛,做好参赛指导和创新创业项目书的撰写,组织好院系初赛,对参赛项目进行书面评审、路演展示及答辩等,评选出各院系优秀项目,并给予表彰奖励。

二级院系要做好参赛项目一览表(包括序号、二级院系、项目名称、赛道、组别、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指导老师、参与学生数),并收集创新创业项目书(或创业计划书或商业计划书)。

创新创业项目书(纸质稿、电子稿)各院系留存,创新创业学院将视具体情况对二级院系的创新创业项目书调用和抽查。

(二)学校复赛( 2021年5月11日至5月20日)

二级院系双创工作负责老师于5月11日前将本院系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非毕业班人数)、参赛项目数以及参赛项目一览表(命名为某某院系2021年“互联网+”大赛材料)统一打包发至创新创业学院朱亚伟老师邮箱:360316082@qq.com。

创新创业学院收齐各二级院系参赛数据后,根据各二级院系初赛项目总数、学生报名率(权重分别为0.4、0.6)确定出各院系参加校级复赛的项目指标,10个二级院系约60个项目团队参加校复赛。学校公布各二级院系复赛项目指标后,各院系按照对应的指标推荐项目团队,对推荐项目进行排序汇总,并将推荐项目一览表、创新创业项目书和路演PPT(见附件)电子稿(命名为某某院系复赛材料)统一打包,于5月12日前发送到王中伟老师邮箱:1165090814@qq.com,同时将纸质稿(参赛项目院系一览表加盖公章,项目团队的创新创业项目书一式一份)于5月12日前交到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任梦凡老师处(42幢310室)。

校竞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参加校级复赛项目进行评审,择优选出若干个“互联网+”项目参加校级决赛。

(三)学校决赛( 2021年5月21日至6月1日)

校组委会聘请校内外专家作评委。通过路演PPT展示、答辩等决赛环节,评出金、银、铜奖及各类其它奖项,并按照省赛组委会分配名额择优遴选项目,组委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对项目进行针对性培训和打磨,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四、竞赛事项

1、学校将积极组织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主体赛事中的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并参加省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2、本次校赛的评审规则依照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审规则执行。

3、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鼓励跨院系跨专业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5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每位同学只能负责一个项目,作为成员一般不超过4个项目,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新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已获往届广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银铜奖的项目,不能再报名参赛。

5、目前国家、省“互联网+”大赛通知还没有下发,等到国家、省通知下发后,学校将公布2021年各院系参加大赛最低项目数、最低人数,各院系要积极发动广大同学按照国家大赛报名系统开放时间和要求进行报名参赛。学校将对指导教师等网报组织者等进行绩效奖励。

6、校赛优秀组织奖统计时间结点为省报名系统截止日。届时各院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院系竞赛资料(包括比赛通知、宣传发动、指导学生、初赛现场、颁奖仪式等照片、推文、视频、文字资料等),统一打包发至王中伟老师邮箱1165090814@qq.com。

竞赛设项

金奖:3个,荣誉证书+奖金3000元/个;

银奖:5个,荣誉证书+奖金2000元/个;

铜奖:8个,荣誉证书+奖金1000元/个;

优秀奖:若干个,荣誉证书+奖金500元/个;

奖金分配方案为学生团队占60%、指导教师团队占40%;荣誉证书上写指导教师姓名;获金奖、银奖、铜奖的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学校通过量化考核评选组织单位奖金,总奖金25000元。组织奖的评审标准是:各院系初赛的组织情况(学校竞赛活动参加情况、按时上交各种材料情况等)、参赛项目超指标数、参赛人数比例率(组织单位奖统计时间点为省报名系统截止日)、竞赛成绩(校赛选手分数),将各组数总和归一化后,按组织情况占20%、参赛项目超指标数占30%、参赛人数比例率占25%、竞赛成绩占25%,计算权重值;然后与去年权重值排序相比较,每前进一位加0.01个权重值,每退后一位减0.01个权重值;重新计算权重值(考虑与去年相比进步后退情况)。按最后权重值大小确组织单位顺序。

组织奖奖金数按权重值大小设分值计算(分值分别为40、36、34、32、30、28、26、24、22、20)、分值乘以学生人数系数(如学生人数系数为:学生人数小于等于1000人的二级院系,学生人数系数为1;大于1000人小于等于2000人的,数系数为1.1;大于2000人小于等于3000人的,数系数为1.2;依此类推确定系数),分值乘以学生人数系数为该二级院系分值权重值(考虑院系学生因素)。按权重值大小并取整确定组织单位奖金。

根据组织单位量化考核结果,由竞赛组委会评选优秀组织单位若干个,颁发牌匾。

六、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七、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学校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1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二)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8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6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国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三)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8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8年3月1日后注册),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6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国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成长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四)师生共创组。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参加师生共创组进行比赛。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2016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国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2.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6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2021年6月1日前正式入职)。

、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大赛是落实学校“创新强校,实干兴教”的重要措施,各有关单位和各二级院系要广泛动员,积极鼓励学生组队参赛,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和符合条件的校友、导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共同创新创业。力争本届大赛做到“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努力体现有突破、有特色、有新意,实现“营造氛围、展示成果、助力发展、瞄准省赛”的目标,激发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2.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大赛活动涉及面广,希望全校师生关心和支持大赛活动。大赛组委会及各有关单位和各二级院系负责人要认真负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落实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注意事项

1.组委会将严格保守参赛作品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参赛者与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持有人的一切纠纷与组委会无关。

2.组委会将对作者和作品的资格进行审查,对于不符合参赛资格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立刻取消其参赛资格,并追回所获得的奖励及荣誉,并以适当形式公布。大赛未尽事宜,请与组委会联系。

3.所有参赛作品概不退稿,请自行保留底稿。

组委会办公室地址: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42幢310室)

附件(附件不随通知印发,请院系到广理双创工作资料QQ群下载):

1、广东理工学院2021年“互联网+”院系参赛项目一览表;

2、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规则;

3、广东理工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书模板。

创新创业学院

2021年3月25日

上一条:关于公布广东理工学院2021年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赛评选结果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举办广东理工学院2020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关闭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